上期链接:正常周期子宫内膜的组织学要点(一)
本期继续介绍正常子宫内膜的组织学,以及与子宫内膜正常发现相关的鉴别诊断。
左侧: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检查子宫标本时常见的表现。在一个完整的标本中,可以看到息肉三面衬附表面上皮。腺体的改变是息肉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右侧:子宫内膜息肉。除了息肉的形状和不规则的腺体,息肉的间质成分与子宫内膜间质相比也有变化。通常,息肉的间质细胞较少,呈纤维化、嗜酸性外观。
左侧:子宫内膜息肉。息肉中子宫内膜腺体的形态变化很大。腺体可能不规则或呈囊状扩张。腺体之间的间质的数量也是可变的,导致腺体间距较大或略微拥挤,如本例所示。
右侧:子宫内膜息肉。息肉间质中经常可见厚壁血管。注意,息肉间质比典型子宫内膜间质更嗜酸性。
左侧:纤毛细胞。在子宫内膜腺体内偶见纤毛细胞。这些细胞呈梨形,核圆形,胞浆富含嗜酸性物质,顶端有纤毛。
右侧:蜕膜反应。妊娠期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发生转化,称为蜕膜化(正常分泌晚期时,间质部分发育称为前蜕膜化)。腺上皮变薄,单立方形或钉突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变大,嗜酸性增加。
左侧:蜕膜反应。蜕膜化的间质细胞包含丰富的嗜酸性胞浆,位于中央的圆形核或泡状核,小而明显的核仁。细胞具有清晰的嗜酸性边缘。可见散布于间质细胞间的炎细胞(粒细胞)。
右侧:蜕膜反应。图左1/2可见蜕膜化子宫内膜,有丰富的间质。图右1/2为分泌晚期子宫内膜,有大量拥挤的腺体。
左侧:Arias-Stella反应。高孕激素状态,特别是妊娠期间,腺体上皮可能发生高分泌变化,称为Arias-Stella反应。这种变化是高度可变的,可呈现明显不典型,并与癌混淆。
右侧:Arias-Stella反应。腺上皮细胞呈钉突状突入腔内,细胞核透明、空泡状。只有少量的间质细胞存在。
左侧:Arias-Stella反应。呈现AS反应的腺体,细胞核可具有多形性。拉长的细胞可突入、脱落进入腔内。此外,细胞核可变大、深染,呈磨玻璃样外观。AS反应中,分裂象基本不存在。
右侧:Arias-Stella反应。AS腺体紧邻正常子宫内膜腺体。
左侧:胎盘植入部位反应。对孕妇的子宫标本进行检查可以发现胎盘着床部位。胎盘植入部位的蜕膜细胞可存在明显的核多形性和细胞学非典型性,还可见中间滋养层细胞浸润,周围有高嗜酸性纤维素样物质。
右侧:胎盘植入部位反应。中间滋养层细胞重塑蜕膜螺旋动脉,代替了平滑肌壁。这种变化有助于氧气从母体转移到胎儿血液中。
左侧:子宫内膜增生紊乱。子宫内膜增生紊乱的形态学表现介于正常的增殖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之间。这种情况最常发生于围初潮期和围绝经期,在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中也常见。增生紊乱的腺体发育不同步,一些腺体呈管状,另一些腺体囊性扩张,也可能见到腺体出芽。
右侧:子宫内膜增生紊乱。增生紊乱的腺体可外观正常,也可扩张。间质与增生期的间质相似。通常存在有丝分裂象和纤毛细胞。
左侧:无排卵周期子宫内膜。无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增生紊乱是可互换的术语。在雌激素存在的情况下,腺体变得囊性扩张。当雌激素缺乏时,扩张可能很小;腺体和间质破裂和输卵管化生可能存在。
右侧:萎缩性子宫内膜。萎缩上皮由单层扁平或立方细胞组成。无核分裂象,核浆比高。而腺体本身可呈现囊性扩张或腺体拥挤。萎缩性子宫内膜正常见于初潮前期和绝经后。生育期内出现可能与卵巢功能早衰有关,但更常见于使用激素类避孕药的患者。
左侧:萎缩性息肉。此例萎缩性息肉,可见萎缩的小腺体和囊性扩张的腺体,位于纤维化的间质之中。
右侧:萎缩性息肉。萎缩的、囊性扩张的腺体可以在子宫内膜息肉和背景子宫内膜中看到。虽然腺体相对于间质的面积增加,但这并不被认为是增生的证据。
左侧:萎缩性息肉。萎缩性子宫内膜腺的内膜通常由单层的到柱状的立方上皮组成,具有较高的核质比。不应存在有丝分裂活性。
右侧: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的定义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超出子宫内膜-肌层连接的边界。建议超出最小距离为1-2毫米,以避免过度诊断。子宫腺肌病可发生周期性生理变化。
左侧:表浅肌层。子宫肌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组成,细胞核细长,呈雪茄状。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也存在。在怀孕期间,细胞可能会增大很多,并且可能发现不同的有丝分裂活性,特别是在分泌期。
右侧:弓状动脉。在子宫肌层深处是弓状动脉。这些动脉是评估子宫内膜腺癌中可能的子宫肌侵犯的一个有用的标志。
左侧:弓状动脉。弓状动脉可能包含的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或血栓形成。经产妇的子宫血管系统比未产妇的更明显。
右侧:子宫浆膜。深肌层被浆膜覆盖。浆膜由一薄层间皮细胞组成,细胞核扁平。
左侧:浆膜黏连。浆膜纤维粘连可能存在于腹部手术或其他原因的盆腔刺激的患者。黏连中血管生长的存在是一个有用的识别特征。
右侧:剥落假象。宫腔镜检查时灌注的液体对子宫内膜具有腐蚀作用。表现为间质崩解,上皮细胞出血和脱落,进入腺腔,特别是接近表面的腺腔。
左侧:内膜碎裂和腺体拥挤假象。此种假象通常由于活检操作引起。表现为聚集的、无间质成分的腺上皮。此种假象通常呈局灶性,不能用来评估腺体拥挤。
右侧:嵌套假象。活检工具产生的抽吸可能导致腺上皮套叠,表现为“腺中腺”现象。
左侧:严重的套管假象(注:severetelescopingartifact,此处翻译可能不妥)可见腺体受压。
右侧:激素效应。许多异常/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都用*体酮治疗。*体酮治疗后,可见不活跃的小管状子宫内膜腺体,以及间质细胞的蜕膜改变。
iHeartPatholgy
Pathologymade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