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一穴中医教你维道穴治疗排尿异常及 [复制链接]

1#
行*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维道穴
  维道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维道穴具有调理冲任,利水止痛的功效。主治腹痛、疝气、带下、阴挺。
  
  1、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运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运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2、外枢。外,带脉之外也。枢,门户的转轴也。外枢名意指带脉气血由此外输胆经。理同维道名解。
  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标准定位:维道穴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维道穴位于下腹部,髂前上棘内下0.5寸。仰卧取穴
  1、维道穴的取法
  侧卧位,在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内下0.5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先找到五枢(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即是五枢穴),其前下半横指处即是维道穴。
  2、维道穴穴位解剖
  维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当髂腹股沟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皮下组织内旋髂浅动脉有同名静脉伴行,该静脉汇入大隐静脉。(参看五枢穴)
  3、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髂腰肌。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维道穴具有调理冲任,利水止痛的功效。
  维道穴有理肠化滞,束调带脉的作用。
  维道穴系胆经和带脉之会,有温阳利湿、舒筋活络之功,主治少腹痛,月经不调,阴挺,疝气,带下,水肿,腰腿痛。按带脉、五枢、维道3穴,俱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之会穴,带脉在人体如约束诸经之带。五枢穴在约束之下,具灵动之力,本穴则参与维系,且具输达之力。3穴虽各分工,而有互助之用。
  
  维道穴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妇人带下,阴挺,少腹痛,腰腿痛,呕吐,不思饮食,水肿,腹痛,疝气,带下,月经不调,便秘,肠痈,现代又多用维道穴治疗阑尾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腰胯痛,子宫脱垂,肾炎,肠炎,习惯性便秘,髋关节疼痛等。
  维道穴主治少腹、前阴等疾患:如妇人带下、阴挺、少腹痛、腰腿痛、呕吐、不思饮食、水肿等。
  维道穴主治腹痛、疝气、带下、阴挺。
  维道穴主治阴挺,带下,月经不调;少腹痛,便秘,肠痈,疝气。
  现代又多用维道穴治疗阑尾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维道穴主治少腹痛,腰胯痛,疝气,带下;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
  
  以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维道穴,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以减轻腰背疼痛、腰肌劳损、下肢瘫痹、膝关节炎等慢性病带来的不适。
  
  取穴维道(双侧)、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维道以2.5寸或3寸毫针,沿皮呈10°~20°角向曲骨方向平刺2~2.5寸深,行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会阴部或大腿内侧放射。
  两穴针刺后,将电针治疗仪输出导线连接于双侧针柄上,选择低频连续波通电30min,强度以见腹部肌肉作规律收缩抽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宜。
  同时在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腧穴上针刺,并于针柄装上2cm艾条,灸3壮,使小腹有温暖感为佳。
  
  维道配巨髎,有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胯痛。
  维道配脾俞、阴陵泉、关元,有调经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维道配百会、关元、气海、归来、子宫,治阴挺。
  维道配脾俞、肾俞、阴陵泉、三阴交、关元,有调经止带的作用,治月经不调、带下。
  维道配大敦、太冲、三阴交,治疝气。●面、手、足人体穴位和反射区对照图(高清大图,赶紧收藏)●80个主要穴位歌诀,简单好记(附音频)●14条经脉个穴位,看一遍就记住了。(收藏)●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按摩章门穴具有养肝护肝的功效,你知道它的准确位置在哪吗?编辑:栀子核对:百会注:本文摘自网络,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