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瘢痕憩室宫腔粘连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经孙 [复制链接]

1#
送子圣手邓伟芬主任

邓伟芬主任一直致力于不孕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带领临床团队累计完成了试管婴儿周期4万多例,用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服务态度帮助众多家庭圆梦。今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38岁(高龄);

反复清宫术后未避孕未孕3年;

-年人工流产3次;

年自然受孕剖宫产1女孩;

年在外院HSG提示:宫腔粘连,双侧输卵管通畅;

、年自然流产2次,均行清宫术,后未避孕未孕;

年7月因“宫腔粘连”医院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医院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离术+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切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通液术,术后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术后试孕近半年未孕;

年8医院B超:子宫内膜薄,3.7mm。男方精液检查无异常。

今来我科要求助孕治疗,诊断如下:

①继发性不孕症

②盆腔粘连(松解术后)

③右侧慢性输卵管炎

④宫腔粘连(分离术后)

⑤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

⑥复发性流产

治疗经过

年9月15日初次面诊邓伟芬教授,邓教授详细查阅患者病史后,予患者制定试管方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建议患者10月份调理1个月,11月份进周。

年11月3日打降调针,促排11天,12月22日取卵。后因“子宫内膜偏薄、子宫粘连、宫腔积液、高孕酮水平”取消移植。

1

子宫粘连、薄型子宫内膜、瘢痕憩室精细管理(团队特色项目之一)

邓伟芬主任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制定了针对“子宫粘连、薄型子宫内膜、瘢痕憩室、子宫内膜炎、厚型子宫内膜”精准治疗方案,为反复生化、复发性流产、反复移植失败带来了福音。

年1月患者因“子宫粘连”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见宫腔粘连、子宫内膜较薄、宫腔点状缺损、瘢痕憩室。

宫腔镜术后邓伟芬主任为患者制定一套精细“瘢痕憩室、子宫粘连”治疗方案。例如“西药消炎2周期+三氧离子宫腔灌注+预防宫腔粘连灌注,针对性的中药、针灸、灌肠、推经络”方案具体到患者每日所需服用药物、何时灌注、何时中医理疗。

年5月5日予患者移植2枚D3冻胚(质量优),结局未孕。经询问,患者告知邓主任,因怕麻烦未遵嘱调理。邓主任耐心告知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病情重要性,以及患者即将迈入40岁高龄门槛,若继续推迟下去,妊娠率会更低。经历失败后,该患者吸取教训,保证配合治疗。

2

专家团队远程会诊

年5月邓伟芬主任请孙伟教授为患者远程视频会诊,孙伟教授针对患者“薄型子宫内膜、复发性流产”治疗调理方案(中药、推经络、电针等)。结合邓伟芬主任团队新技术“PRP血小板灌注+阴道菌群调理”后,6月份决定再次移植。

精准治疗

年6月,移植当月,邓主任中西结合“西医血流方(邓伟芬团队经典药方)+中药下血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灌注”改善患者子宫内膜情况。同时予“万艾可”阴道用药+参芎注射液”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运,近而改善子宫内膜形态。

年7月6日移植,年7月15日(移植第9天)血HCG:.33mIU/L。开奖日患者笑着对邓教授说“早遵嘱早妊娠”

邓伟芬教授说“胚胎的土壤----子宫内膜”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胚胎的种植犹如我们农作物的种子,首先我们需要优质的种子(胚胎),其次需要肥沃的土壤(即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获得妊娠的关键条件。子宫内膜如果够厚、血流丰富而且细胞分裂良好,会增加胚胎着床率,反观子宫内膜太薄、血流量不足、荷尔蒙分泌缺乏的子宫内膜,胚胎就不容易着床。

子宫内膜太薄,专业术语叫薄形子宫内膜。一般是指在排卵期或*体中期子宫内膜<7mm。引起薄形子宫内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炎性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都可能引起内膜基底层损伤,因为内膜基底层是内膜生长的土壤,如果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就会导致子宫内膜无法生长到理想的厚度。最常见引起子宫内膜炎症的疾病就是结核感染。

②内膜血供

缺乏如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肌瘤射频消融术,都可能造成子宫内膜下血管损伤。引起内膜损伤、坏死、粘连。就如同我们的土壤减少了水分一样。

③手术损伤

手术损伤比如人工流产、反复清宫手术等等,看似简单的妇科手术,其实对我们子宫内膜的伤害都很大,会造成子宫基底层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其他

内分泌状态、年龄、内膜腺体发育不良、雌孕激素受体缺乏等等都可能引起薄形子宫内膜。薄形子宫内膜是让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及生殖科的医生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但是通过现有的医疗技术,也是有办法帮助内膜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临床医生会结合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及个体差异,综合评估后选择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及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