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间充质干细胞有助恢复子宫内膜功能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子宫内膜是维持女性月经及生育功能的重要组织器官,再生能力强,女性生育期可经历余次子宫内膜剥脱、再生和分化的修复过程。宫腔粘连是1种主要与妊娠刮宫有关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发病率及检出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发不孕的主要病因。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广泛损伤后的修复再生、功能重建尚无有效方法,推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内膜再生困难与子宫内膜细胞的大范围减少或功能受损有关。

子宫上皮和基质细胞增殖缓慢是导致子宫内膜变薄的内因,而外因则包括宫内粘连、宫内手术和盆腔放疗。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成正相关。从理论上讲,子宫内膜基质和上皮细胞的再生可以改善内膜厚度,促进受精卵植入,治疗内膜薄引起的不育。

近年来,有报道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成功修复受损子宫内膜并改善其功能,MSC以其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迁移能力、低免疫原性、来源广泛、易于分离扩增和无伦理学限制等优势成为受损组织良好的细胞来源,为宫腔粘连等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

可以修复的干细胞可分为这几个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免疫调节特性,且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和TGF-β等。有临床试验证明BMSC可用于子宫内膜功能障碍的治疗。

在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国外研究者将CD+BMSC移植到宫腔粘连综合症和子宫内膜萎缩病人的子宫内。他们共招募了18名年龄在30~45岁的难治性宫腔粘连综合症和子宫内膜萎缩病人,其中16名完成了研究。首先给病人注射G-CSF动员BMSC,然后采集外周血CD+细胞。采集的细胞经导管注入螺旋小动脉。11例宫腔粘连综合征患者在干细胞治疗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从平均4.3mm增加到平均6.7mm。同样,5例子宫内膜萎缩病人有4例内膜改善,厚度从平均4.2mm增加到平均5.7mm。细胞治疗后3个月病人子宫血管密度增加,经期的持续时间延长。3例患者自发怀孕。此外,14次胚胎移植获得7次妊娠。

脂肪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ADSC)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典型特征。在临床试验中有国外研究者采用自体ADSC治疗子宫内膜薄(5mm)相关的不孕症。在接受细胞移植治疗之前,这25例受试者人均至少做过3次体外受精,均无效。这些受试者都接受过针对内膜薄的治疗,但未能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自体ADSC移植到子宫内后有20例的病人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截止随访结束共有13位受孕,其中11位是胚胎移植后怀孕,2位是自然受孕,9个健康婴儿出生。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移植后的存活时间长。在临床试验中,我国学者将1×个UC-MSC装载在胶原支架上后移植到子宫腔内。术后3个月,26例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平均最大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宫腔粘连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组织学研究显示ERα、波形蛋白、Ki-67和vWF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表明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增加。到30个月随访结束时,26例患者中有10例怀孕,其中8例分娩活婴。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在宫内粘连大鼠模型中,国外研究发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移植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减轻纤维化和增加腺体数量。免疫组化显示细胞移植可以抑制子TNF-α和IL-1β等促炎细胞因的表达,而抗炎细胞因子FGF和IL-6的表达上调。因此AMSC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促进子宫内膜再生。

干细胞移植助力薄子宫内膜患者成功妊娠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未成熟原始细胞,其具有多能性,在特定环境下分化为某一特定谱系的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无伦理学问题,且免疫原性低,具有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是最好的成体干细胞来源,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干细胞。“如果没有人流过,宫腔内膜应该像天鹅绒一样的,准备好接受胚胎种植,现在就像水泥地一样了,种子很难在这里扎根发芽。90%的宫腔黏连,都和流产手术有关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教授表示,对待打胎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意味着女性将在未来承担着宫腔黏连、子宫壁变薄、生育困难的风险。

▼更多细胞知识,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