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恢复好不好,一摸就知道。
执笔:邵菲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女性怀孕生产前后,子宫会经历两次较大的形态变化,因此,产后子宫恢复成为关键,但其实,产后子宫恢复如何,医院检查才能知晓,宝妈自己在家就能自查。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产后42天是子宫恢复关键期
女性在怀孕之前,子宫形态只有鸡蛋大小,而在怀孕之后,到妊娠晚期最大可达孕前的十倍。
而在胎儿娩出之后,又会逐渐恢复到产前大小,而这一时间,大多需要42天左右,因此,临床上将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月子。
产褥期间,子宫会持续收缩,将里面的血液(恶露)、血块不断排出,而在收缩的过程中,子宫形态也会逐渐恢复到原来大小。
子宫体积缩小、恶露减少直至消失是子宫恢复良好的指标,而一旦恢复不佳,可能会对身体埋下几个隐患:
延长出血时间,增加腹部疼痛感;影响正常月经来潮,导致月经不调;腹腔感染,引发各种妇科健康问题;影响卵子排出、导致子宫环境不佳,影响日后的怀孕。
所以,无论后续是否还有生育计划,在子宫恢复这件事情上,宝妈不可马虎。
虽然产后42天出医院进行复查,但是此时才发现恢复情况不佳,已错过最佳恢复期,再行恢复不仅难度大,时间还长,所以,宝妈自查成为关键。
产后子宫恢复自查“秘籍”
秘籍一:看恶露
一般来讲,胎儿娩出之后,子宫内膜脱落的过程大概持续4-6周,也就是说恶露到4-6周时会逐渐减少并消失,且颜色也会逐渐从鲜红(产后1-3天)变成暗红(产后3-7天)、淡红直至无色(产后7-30天)。
如果颜色没有按照上述规律变化,或者超过6周还未排尽,那么可能是子宫“生病了”,恢复情况不佳,需要立刻引起重视,以防出现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秘籍二:摸腹部
在胎盘成功娩出之后,子宫会逐渐开始收缩,最开始用手在腹部可以摸到一个硬且呈球形的子宫体(异物感),最高处与肚脐水平同高,之后每天大约会下降1-2cm,约在产后10-14天左右时,缩小到盆腔内部,以致摸不到子宫底了。
如果宝妈在产后半个月的时候,触摸腹部时仍有异物感,那么可能是子宫恢复情况不佳,宝妈需要立即重视起来。
秘籍三:闻味道
恶露减少直至消失是子宫恢复良好的标志,但并不代表身体就恢复了健康,此时,宝妈还可以闻一闻,如果无异味,那么子宫恢复情况良好,一旦出现异味,则可以能子宫恢复不佳,亦或是患有炎症。
如果在做好清洁的情况下异味过大,医院检查,查明原因。
秘籍四:凭感觉
当子宫在正常恢复的时候,宝妈身体通常不会产生不适感,而一旦恢复不好,则可能会出现宫缩无力、小腹坠痛的感觉。通常,这些不适感会明显区别于日常情况,宝妈只要用心感受,一般都不会错过。
月子期做好这几点,养护好子宫
1、营养全面补充,但需饮食清淡
女性生完孩子后气血双亏,身体虚弱,需要及时全面补充营养,但是在食材的选择上需以清淡为主,这类温和的食物更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及子宫的恢复。
此外还可以多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花生等,同样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帮助养护出好子宫。
2、多加休息,并适当按摩
产后子宫形态还未恢复正常,宝妈需多加休息,营造安稳的恢复环境。
此外,还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围绕下腹顺时针进行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加速恶露排出,帮助子宫更快更好的恢复。
3、适当运动
在产后10天左右,子宫大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形态,此时宝妈可以适当的运动,来恢复肌肉的弹性,促进子宫收缩恢复。不过,需要注意时间及强度,以免反而伤害到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