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妇科问题全套灸法
TUhjnbcbe - 2021/5/23 0:26:00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一)月经闭止(停经、倒经)医案1何惠贞,女,19岁,由于气滞,经闭半载,形容憔悴,食欲减退。请生往诊,为灸中脘、关元、气海,胃纳渐动。连灸两星期,下紫色块甚多。月经通顺矣。(《承淡安灸法》)医案2山西虞乡社员王公甫报告,内子年近40,产后血亏,月经闭止,年夏为灸关元,每次10余壮,连灸10余日而月经复来。爰濡笔记之,诚学针灸后之一幸事也。(《承淡安灸法》)(二)不孕症王某,女,30岁,农民。于年4月2日初诊。自诉;结婚已4年,无白带、痛经等妇科病史,身体较健康,但不怀孕,特来本室要求针灸治疗。询及其爱人身体也很健康,医院精液化验,精子正常。治遵循《百症赋》“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之旨。取用阴交、石关,以轻刺重灸,留针30分钟,隔日施治1次,并嘱患者每日晚于临睡前自灸关元、胞门、子户,灸至皮肤灼热充血起红晕为度。共计10次,自灸1个月。于当年5月患者竟而怀孕,于年2月生一男孩。(《现代针灸医案选》肖少卿)(三)子宫出血(血崩)徐州社员蒋立人报告,年内人在本市梁庄小学教书。清晨,一人在办公室学习,不意有同事在她背后用小*号猛吹,她精神上猛受惊吓,神思不清,返家后即患血崩症,服中药五六服无效。脸色渐呈苍白,合家皆甚忧急。生即为隔姜灸神阙、关元各5大壮,每日1次,连灸3日,血崩即停止。(《承淡安灸法》)(四)子宫痉挛(小腹绞痛)廖节怀女士,素有经痛病,6个月常大痛1次,数年来不爽。年11月27日经期为大痛之期,是晚初仅小腹作痛,继起子宫之收缩痉挛,似觉子宫冲至脐上,同时手足亦发生痉挛,数人制止其手指之屈曲,全不见效。2小时后觉舌亦缩入,说话困难。急诊后立灸左右涌泉、足三里各3壮。痉挛疼痛逐渐停止。见者莫不惊奇。此后经痛亦不复发,艾灸之力何其伟哉!(《承淡安灸法》)(五)子宫内膜炎医案1陶某之妻,28岁。病后失调,气血两虚,经来如*泥水,漏下淋沥,色紫成块,气腥质韧,腰酸背痛,小腹时痛时止,延续2载,屡经针药医治,毫无效果。年3月间,医院治疗,经医师检验断为子宫内膜炎,须动手术,住院开刀,并要大量输血。舍此并无良法。如不予以医治,半年内可能死亡。7月26日陶某陪妻来诊。诊其脉数甚弱,面色苍白,神疲盗汗,日晡潮热,体温37℃。食纳呆滞,气息奄奄。乃告之曰:此病已入险境,但针药不能取效,惟有直接灸治2个月始有希望。陶君点首称善。点击下面红字查找穴位当与灸关元、隐白、百会,以细艾绒如米粒大各灸7壮。百会隔姜,余均直接灸。31日二诊灸大敦、三阴交、中极各7壮。8月1日三诊灸百会(隔姜)、隐白、气海、关元各7壮。8月2日四诊灸命门、肾俞、中极各7壮。8月3日五诊灸关元、大敦各14壮。以上诸穴,轮流施灸2周后,*水漏下均减。照上穴去百会、大敦、隐白连续灸治1个月,盗汗止,潮热退,食欲渐增,面色转佳。此后仅取关元、中极、命门三穴由陶在家隔日施灸治,3个月告瘥。(《承淡安灸法》)医案2

患者王月琴,女,19岁,年元月结婚后,每年5月、8月经常下玻璃样黏液(白带),每月经来,近40天1次,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年8月19日来诊,体温36.7℃,脉缓弱,面*,肌微瘦,厌进饮食,常下白带,月经40天1次,小腹隐痛。取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隔姜灸20日,以后每日轮灸上列各穴;在灸治过程中,逐渐能吃,白带灸后1星期即没有了。面色日趋红润。后病愈怀孕。(《承淡安灸法》)

(六)胎位不正唐某,女,35岁,自诉妊娠8个月,产科诊为横位。曾做过2次倒转术及肘膝卧位多次,并做过多次针灸均未见效。经产科介绍来诊。查体:神志清楚,发育良好,舌苔薄白。心肺正常,腹部隆起,脉滑数,诊为胎位异常。由于孕育期间起居失宜,累及胎宫,以致气血失调,从而形成横位。治以调理胞宫气血。乃取至阴穴,用中等艾炷每次灸7~15壮,每日1次,共灸3次,产科复诊已转为头位。(《现代针灸医案选》王凤仪)(七)难产张仲文疗横产先出手,诸符药不捷,灸右脚小趾尖头三壮,炷如小麦粒,下火立产。(《针灸资生经》)(八)产后昏厥医案1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余曰:“此胃气闭也,胃脉挟口环唇,出于齿缝,故见此证。”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扁鹊心书》)医案2有贵人内子,产后暴卒,急呼其母办后事,母至,为灸会阴、三阴交各数壮而苏。母盖名医女也。(《针灸资生经》)(九)滑胎(习惯性流产)杨某,女,25岁,于年4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后期,经量多,血色紫红,时有块,怀孕后,常有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少腹冷胀,四肢欠温。病史:婚后曾孕3次,每次均在4~5个月内流产。此次就诊时,已孕2个月余,患者及家属十分担忧,前来求治。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左寸滑利,右尺沉弱,发育正常,营养欠佳。诊断:子宫虚寒,冲任亏损,气血两虚,肾气不固,以致胎滑不固(习惯性流产)。治疗:温补下元,补气养血,固摄肾气。取穴子宫、阴交、府舍三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每次每穴各灸5壮,隔2日灸1次,连续灸治5次。自觉腰酸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好转,面色转红润,因而增加了信心。以后每3日灸1次,直至怀孕超过6个月为止。后来足月顺产一男婴,至今母子均健,合家欢乐。按语:患者因冲、任、肾三经气血皆虚,不能摄血养胎,胞宫失养而致滑胎。子宫穴是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3寸,用小艾炷直接施灸,有温暖胞宫之效;阴交穴在脐下1寸,乃冲任及少阴肾经之会穴;府舍穴在冲门上7分系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及阴维脉之会。此三穴均用小艾炷灸,共起温宫、补血,益气的作用,子宫得血之养,得气之充,则胎元自固。

第一种疾病:滑胎(习惯性流产)

杨某,女25岁,医院职工家属。

主诉:月经后期,经量多,血色紫红,时有块。怀孕后,常有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小腹冷胀,四肢欠温。

病史:婚后曾孕3次,每次均在4~5个月内流产。此次就诊时,已孕2月余,患者及家属十分担忧,前来求治。

查体: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左寸滑利,右尺沉弱,发育正常,营养欠佳。

治疗:取穴子宫、阴交、府舍三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每次每穴各灸5壮,隔2日灸1次,连续灸治5次。自觉腰酸乏力、头晕心悸症状好转,面色转润,因而增加了信心。以后每3日灸1次,直至怀孕超过6个月止。后来足月顺产一男婴,至今母子均健,合家欢乐。

评析:患者因冲、任、肾三经气血皆虚,不能摄血养胎,胞宫失养而致滑胎。子宫穴是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3寸,用小艾炷直接施灸,有温暖胞宫之效;阴交穴在脐下1寸,乃冲、任及少阴肾经之会穴;府舍穴在冲门上七分系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及阴维脉之会。此三穴均用小艾炷灸,共起温宫、补血、益气的作用,子宫得血之养,得气之充,则胎元自固。

第二种疾病: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

李某,女,30岁,农民,河南原阳李庄人。

主诉:于五六日前,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如乘舟船,天地旋转,恶心呕吐,不能进食。

病史:平素健康,经常忙于家务和田间劳动,是一个强壮劳力。发病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卧床不起。经过输液、注射、吃西药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

查体:患者双脚软弱,不能独立行走,摇摇欲倒,靠人搀扶步入诊室,面色清瘦,语言无力,呈明显病容。

治疗: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施灸,取穴百会、足三里。灸百会30壮以清头目,治眩晕;灸足三里以健脾胃,每次每穴7~9壮,每日1次。辅以中药清肝热而化痰浊,凡五诊而愈。患者第五日能骑自行车来诊。自觉头目清爽,眩晕消除,能进饮食,百会穴恢复感觉。

评析:湿浊上扰,故头晕目眩,肝胆郁热,木伐脾胃而致呕吐。本病以头晕为主症之一,在百会穴上反应迟钝,这是依据经络学说诊断的特点,就在百会穴上直接施灸有奇效。这是针灸医师的实践经验,己经相传很久了。

第三种疾病:小儿夜尿

王某,男,12岁,山西襄汾县赵曲公社荆村人,学生。

其母代诉:患儿自幼至今,夜夜尿床,从未间断。患者智力、体质发育尚好。但面色苍白,形体羸瘦,脉沉细而弱,苔薄白质淡。乃脾肾气虚,固摄无权所致。

治疗:取穴身柱、关元、三阴交(双),每穴灸5壮,每日1次。当晚遗尿即止,灸至7次,停灸观察。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蔡某,女,9岁,襄汾县南贾公社人。

其父代诉:自3岁患“流脑”治愈后,一直夜间遗尿,从未间断,虽经多方医治,收效不大。患者面色萎*,形瘦,手指发凉,少气乏力,苔白质淡,舌有齿痕,脉沉细缓,属气虚形。

治疗: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双),每穴灸5壮,隔日灸1次。3次后遗尿止,10次后停灸观察。2月后随访,未有复发。其母说:“自灸后至今,脸色好转,精神活泼,食欲增加,腿脚勤快了。”

评析:遗尿一证,多因下元虚冷或脾肺气虚所致。肾主闭藏,开窍于二阴,主司二便。若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则膀胱不约,不能制约水道而致小便自遗。“肺为水之上源”,对通调水道,制约水道有重要作用,它具有调节水道、摄纳与排泄之作用,肺气不足则上虚不能制下,膀胱摄制无权而致遗尿。中医治疗遗尿一证,多以培元固肾、健脾益气、敛肺缩尿为法。运用麦粒大小之艾炷,将温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经穴,辨证施治,做到切合病机,施灸得当,自能收到良好效果。本组身柱穴,为治小儿百病之要穴,长期施灸可以强壮身体,增强体质,防病御邪,旺盛机体新陈代谢;关元、中极属任脉经之要穴,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及腹部诸疾,对遗尿一证,尤有良效;三阴交具有滋补脾胃,强壮身体之功,属足太阴脾经,为妇科及泌尿系之要穴。诸穴配伍,直接施灸,治疗遗尿,效果显著。

第四种疾病:灸身柱穴治小儿诸病

刘某,男,7岁,山西襄汾县南贾公社人。

查体:萎钝,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夜间多汗,睡觉磨牙,午后潮热,在38~39℃之间,腹胀便溏,性情急躁,易怒易哭,长期服药打针效果不著。经检查,血沉38毫米/小时,X光显示肺门淋巴结核。

治疗:经用麦粒大小之艾炷灸身柱穴,每日7壮,5日后体温正常,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连灸10余日,上述症状显著改善。嘱家长回去自灸。1年后随访,一如常人,已经上学了。

评析:身柱之灸,自古以来就是作为治疗小儿病的常用方法,是名灸穴位,在日本很久以前就盛行。此法用于治小儿百病之功效,倍于成人。凡小儿眉间发现青筋,鼻下发红、溃烂、面*肌瘦、神色异常,没精神,夜尿床,流口水,睡磨牙,用手搔下的头发带血等等,都是病的表现,均可以灸身柱穴。艾灸本穴对于癫、狂、痫、肺结核、肺门淋巴结核、小儿惊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发育迟缓等等均为适应证。

第五种疾病:肾阳虚弱,久婚不育(男性不育症)

陈某,男,26岁,山西襄汾县陈郭村人。

主诉:身体日见衰弱,不能劳动,耳鸣,头晕,消瘦,精神不振,郁闷不乐。

病史:患者与24岁的李某结婚,3年余不孕。原以为女方有病,后经检查,得知男方有病,精液稀薄,精虫很少。先后去过西安、太原、北京,用药余剂;以及其它方法治疗,化验结果均不理想。

查体:精神不振,寡言少语,发育营养一般,腹诊无发现异常,精液化验不正常。

治疗:温补肾阳,益气涩精。取穴关元,用麦粒大小艾炷直接灸。每次20~30壮,每日1次,连灸10日,以后间日1次。1个月后,自觉精力增长,性交时间延长了,又继续施灸1个月,女方停经,50天以后妊娠试验阳性,终止治疗。当年生一子甚壮,合家欢乐,夫妇携子前来面谢。

评析:关元穴主一身之元气,系小肠经之募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又称十二经之海,为益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之要穴。用小艾炷直接灸强壮肾气,从而改变精液质量,使不育症在短期内获愈,实为关元穴之功。灸法之效验,治疗此病胜过药物,值得推广。

第六种疾病: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张某,男,46岁,农民,河南省原阳县路寨乡曹庄村人。

主诉:患胃病1年多,近3个月来症状加重。

病史:过去身体很好,是一个强劳力。自前年发现食后不舒,饮食减少,一直按胃病治疗,吃了很多胃药无效。现右胁胀痛,夜间尤甚,全身乏力,不能劳动。食量减少,时有恶心、呕吐。

检查:精神不振,面色污秽,青暗无光泽,呈慢性肝病重病容,活动则气短头晕,不能支持。贫血明显,皮肤巩膜无*染,见肝掌及蜘蛛痣,上腹部静脉明显,双下肢有可凹性浮肿。

治法:(1)直接灸法,主穴为肝俞、脾俞、足三里(化脓灸);配穴为中脘、关元(化脓灸)。每日1次,每次7~9壮,前10天每天1次,以后间日,长期坚持施灸。

配合中药:*芪30g,*参15g,白术10g,泽泻10g,熟地20g,山萸肉10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当归10g,川芎9g,阿胶(烊化)9g,大腹皮15g,车前子12g,大枣为引,水煎服。

嘱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食豆类、蛋类、蔬菜、水果,肉类随意,少吃盐,忌烟酒。

经过80多天施灸,服中药20余剂,疗效甚好,食量增大,腹水及浮肿消失,体力充沛,精神愉快,面色红润。体重增加8公斤,外表一如常人,热爱劳动,常自找活干。

评析:本例从病史症状、体征、血象、肝功、乙肝六项、B超等,诊断为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经灸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疗效之速,出乎意料。

第七种疾病:慢性乙型肝炎

田某,男,27岁,农民,河南省原阳县城关人。

主诉:吃饭很少,无力,不能干活。

病史:肝功能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曾用中西医药治疗1年余,终无疗效。

查体:面色灰暗无光泽,神情疲惫,营养不良,肝肿大二指,叩击痛,脉弦细,舌质绛红无苔。做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检验,证明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用直接灸法。

主穴:阳陵泉、肝俞(化脓灸)。

配穴:太冲、期门(非化脓灸),每日1次,每穴各灸7壮,长期施灸。

经过3个月灸治,食欲大增,体重增加,肝区叩痛减轻,精力充沛,面色好转。经检查,虽然乙肝五项仍如既往没有改变,但病人对治疗却充满信心。又坚持施灸5个月,第三次做乙肝五项化验,证明可以停止治疗,但为了巩固疗效,仍嘱其坚持施灸,不过可以减少壮数及次数,以后每周灸2次即可。患者感叹地说:“艾火真乃神火”,一场大病就此告愈。

评析:本例经中西医药长期治疗无效才改用灸法,灸治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化验结果除转氨酶至正常外,其它五项指标没有改变;又灸5个月才出现表面抗体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阴性,说明乙肝病*已停止复制,机体免疫能力增加,是疾病康复的好现象,可见灸法非长期坚持不可。

第八种疾病:小儿乙型肝炎

金某,男,6岁,河南原阳县人。

其母代诉:近几个月来食少,厌油,恶心,不爱玩。

病史:既往健康,后发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疲乏无力,失去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又赴省城求医,效果仍不理想。治疗期间服中西药物多种,久医不愈。

查体:面色少华,呈慢性病容,肝脾略大,叩击痛,脉稍弦,舌边尖红。

治疗:补正气,健脾胃,因患儿服药过多不愿接受药物治疗,故改用灸法。

取穴:阳陵泉、肝俞(化脓灸)。

用极细之艾绒,麦粒大小之艾炷直接灸,每穴3壮,每日1次,用轻灸法,介于化脓灸与非化脓灸之间,开始患儿难以接受,哭闹不休,勉强灸几壮,不太热就去掉,经过20余日之后灸疮如小*豆大,改成间日1次,每次每穴灸7壮,施灸期间兼服鸡内金少许。患儿食欲渐增,精神好转,活泼贪玩。

评析:本例临床症状明显,久治无效,改用灸法,疗效迅速,仅仅2个月表面抗原即转为阴性,可能与小儿正在发育、生机旺盛、易于康复有关。

〖脏腑调理12节〗〖五行16节〗〖舌诊,手诊,面诊,60节〗〖五运六气26节〗〖辟谷17节〗〖小儿推拿20节〗〖三焦调理10节〗〖十二经络12节〗〖耳针21节〗〖三伏灸12节〗〖导引+五禽戏24节〗〖妇科病调理20节〗〖伤寒论13节〗〖祝由术20节〗〖修海底轮20节〗〖灵龟八法20节〗〖针灸入门手法视频5节〗〖产后康复20节】〖艾灸指导】识别下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妇科问题全套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