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偏方大全
TUhjnbcbe - 2021/6/12 22:22:00

  当归元胡治慢性盆腔炎
  活血止痛,清热解*。主治慢性盆腔炎。
  当归、丹参、苋实、土茯苓各25克,赤芍、元胡、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克,山药30克,香附10克。
  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
  湿热瘀结型患者,加*柏、苦参各15克,寒凝气型患者,加炮姜、茴香各10克。
  用此方共治慢性盆腔炎例,总有效率94.9%。
  败酱夏枯草治慢性盆腔炎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解*。主治慢性盆腔炎。汪见腰酸,腹痛下坠感,带下量多,色赤或*,苔*腻;或见痛经,舌质暗等。
  败酱草、苡米、夏枯草各30克,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2克,木香10克。
  以上药水煎为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服2次。
  用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治疗效果较好。
  *柏红藤治慢性盆腔炎
  清热燥温,活血清带。主治慢性盆腔炎。
  *柏12克,苍术12克,生苡米30克,香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白芍20克,甘草8克。
  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谷某,女,42岁。患者己绝育3年,带下痛经一年余。近一年来*白带下气腥味浊,腰腹坠痛,月事错前(25天左右)色黯质浓,七日方净。经前感觉会阴及腹部胀痛,状如临盆,苦楚不堪,须用止痛片方能缓解。其舌正红,苔略*,脉细弦而数。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充血,宫颈下唇中糜,附件右侧增厚压痛,宫体大小正常,白带镜检:红血球(十),脓球(卅),证属湿浊之邪久滞带脉,瘀热互结成为带下,治宜燥湿,清热,利带。嘱其共服17剂,带下渐少,色转浅淡,腰腹坠痛明显减轻,经期结束可停服镇痛剂。嘱其照原方再进10剂。自述此次月经28天至,色正红。四天净,腹痛及诸症已消,带下状如蛋清,甚少。惟腰骶略酸。又拟*柏12克,苍术12克,生苡米30克,山药30克,芡实20克,白芷炭9克,六帖,以善其后。
  白芍蒲公英治慢性盆腔炎
  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清热、解*、利湿。主治慢性盆腔炎。
  当归12克,木通12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细辛3克,甘草6克,萆薢15克,蒲公英30克,二花24克,大枣3枚。
  每日1剂,水煎服。1剂水煎2次,取汁毫升,早晚分服。10天为1疗程。
  苏某,女,36岁。小腹疼痛坠胀3年余,因3年前取环,时间较长,术后感下腹疼痛,阴部坠胀,腰骶部酸痛,流血样带,曾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妇科检查有炎性包块,B超示子宫内膜炎,经诊:经期不准,量少色黯,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属寒湿凝结、气滞血瘀,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上方加赤芍15克,*芪、地榆各10克,炮山甲、小茴香各9克,水蛭2克(另冲),吴茱萸、升麻各6克,杜仲炭、橘核各15克,元胡12克。服药7剂后,下腹部及会阴疼痛坠胀减轻,带下量少色白。此方去水蛭、炮山甲、地榆,加苡仁18克,又服20余剂。下腹部及会阴疼痛坠胀消失,经期正常。妇科检查,炎性包块消失,B超复查子宫未见异常。

??推荐:非常有用的网络资源分享--(建议收藏)

了解健康知识,生活更美好,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偏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