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份,医院妇科II病区开展了我院首例腹腔镜荧光导航下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B)。该手术由妇科副主任华馥团队合作完成。随着“精准诊疗医学”和“肿瘤微创治疗”等理念的提出,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应运而生。该技术既能降低传统分期手术切除淋巴结的并发症,又可精准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近年来被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目前子宫内膜癌SLNB已被写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在我院首例开展。
子宫内膜癌是国内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手术-病理分期的重要指标,可评估预后和指导辅助治疗,因此,传统的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要求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但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增加了腹膜后淋巴结切除难度。此外,淋巴结切除术可增加相关并发症,例如淋巴水肿、淋巴囊肿、乳糜漏、蜂窝组织炎、血管损伤和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文献报道,中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则分别为3%和2%,肿瘤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更低,约为1%。系统淋巴结切除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并未显著改善生存,反而增加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前哨淋巴结(SLN)切除技术既能发现转移淋巴结又不扩大手术范围,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SLN是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发生转移时所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可以反映整个区域淋巴结累及的状态,是一种微创而精准评估淋巴结状态的方法。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B)可获得最早且最可能肿瘤转移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sllymphnode,SLN),以避免淋巴结过度切除,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推荐实施SLNB替代目前常规的系统淋巴结切除术。
我们采用腹腔镜荧光显示系统,吲哚菁绿(ICG)作为失踪剂,清晰地显示前哨淋巴结。ICG的荧光信号可穿透组织,对于深部的SLN定位准确,在肥胖患者中有显著优势。ICG是NCCN指南推荐用于子宫内膜癌SLNB的示踪剂,目前在国外广泛应用,其检出率在各种示踪剂中较高,总体检出率可达到90%以上。子宫内膜癌SLN示踪剂注射部位包括子宫体注射(子宫底浆膜下注射、子宫深肌层注射和宫腔内肿瘤周围注射)和宫颈注射。NCCN指南推荐宫颈部位注射,因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SLN检出率高等优势。我们采取宫颈3、9点,注射点(深度0.1-0.3cm)、后深注射点(深度1-2cm)。沿着示踪淋巴管寻找第一站标记的淋巴结,记录各SLN显影的时间、切除各SLN的位置以及数目。如一侧盆腔SLN显影失败,应行该侧盆腔淋巴结系统切除术。如果发现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可疑肿瘤转移,无论是否为SLN,均应切除,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
我们在做子宫内膜癌SLN切除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的,①有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腹主动脉旁区域内的可疑淋巴结;②对于存在腹主动脉旁区域可疑淋巴结,无论SLNB结果如何,均应行系统淋巴结切除;③术中应仔细检查腹主动脉旁区域,以确定真正的SLN(而非第二站淋巴结),特别是盆腔淋巴结未显影者,原则上只切除第一站淋巴结;④对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术者可选择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并严格遵循盆腔SLNB原则对盆腔淋巴结进行评估;⑤术后病理提示盆腔淋巴结阳性但未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应接受影像学检查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评估,必要时采取适当的辅助治疗。(作者:徐蕾蕾卢海源)
华馥
?副主任医师、妇科副主任、妇科II病区主任,硕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讲师
?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宫颈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肿瘤学组青年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生殖整复学会委员
?淮安市“英才工程”培养对象
?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省级课题第一完成人1项
?市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1项
?市级课题第一完成人1项
?发表SCI论文9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国家级和省级论文多篇
?两次获得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擅长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开腹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分期术及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镜下盆腔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DIE),擅长各类腹腔镜手术、盆底及宫腔镜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四全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