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三个月中医药治愈子宫内膜增厚
TUhjnbcbe - 2021/7/28 12:45:00

患者谢××,女,25岁,未婚。

三年前,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子宫内膜增厚而导致的月经过多。

初诊:月经过多已三年,每次月经淋沥不止达十四天。

西医检查:子宫内膜增厚。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证候:经期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少,色谈暗质稀,有血块,舌体胖,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中医辩证:气虚血瘀。

 中医治法:益气补阳,活血祛瘀。

 中医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芪6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肉豆蔻15g、补骨脂20g。

二诊:用药第三天后血止,诸恙悉减。用药二十多天,即来复诊。药即应病,仍从前法加减。原方加桂枝15g,白芍15g,姜半夏3。

三诊:症状日见好转,舌苔薄白,脉象细,加白术10、茯苓20、麦芽20、谷芽20以开胃健脾。

另河车粉,每日早晚各服1.5克。

用药两个月后月经按期来潮,色量正常,余无不适。

中医病机:子宫内膜增厚导致的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它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崩漏病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漏下多因肾虚、血瘀,冲任失约所致。崩中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中医多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热郁血瘀、肾虚血瘀证型辩证论治,只要辩证正确,对证下药,就能效如桴鼓,标本兼治根治。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其病理核心是子宫内膜增生症,即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即性激素→刮宫→子宫切除三部曲。传统的性激素长期应用有一定副作用,如服药时间长、对胃肠道及肝功能的影响、体重增加、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及停药后易复发等。一些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只好借助于刮宫止血,但刮宫只是权宜之计,反复刮宫将会无效,而且有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对于药物和刮宫治疗无效的功血,子宫切除术成了主要的治疗手段。子宫切除术除有手术风险外,术后还面临子宫缺失,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身心困扰。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子宫腔局部治疗已经成为西医治疗该病的热点。多采用子宫内膜切除术,如利用宫腔镜下金属套环、激光、电凝或热疗等方法,效果肯定,不易复发,这为中医药宫腔用药治疗崩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依据。但此类治疗均需住院麻醉手术,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风险及较多并发症,如麻醉意外、子宫穿孔、术中大出血、水中*、空气栓塞等。

本医案的方药须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长按下面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个月中医药治愈子宫内膜增厚